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高温天气如何应对中暑?夏季溺水误区知多少?速看收藏→

高温天气很容易引发中暑哪些人群需格外注意?中暑到底有什么表现?中暑后该如何正确急救?这篇一定要看完↓↓↓01中暑一般分为三类症状表现各有不同中暑按照症状轻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类不同程度的中暑分别有什么表现?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01先兆中暑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02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体温多超过38℃。03重症中暑大多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常见症状为意识障碍、肌肉抽搐、惊厥等,体温超过40℃。02热射病严重可危及生命预防和急救方法看这里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是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及高湿状态后核心体温迅速升高 (通常超过40℃)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谵妄、惊厥、昏迷) 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胸闷、精神恍惚、口渴汗多、恶心呕吐是热射病的前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高度警惕并立即采取措施预防热射病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这几点↓↓避免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保证充分的休息,减少午后的工作量,尤其是室外工作。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出现发热、腹泻等急性疾病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身边人出现热射病症状应该如何及时给与帮助?这些急救措施一定要牢记↓↓首先,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尽快将患者移动到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解开衣服散热,并评估患者神志是否清楚。其次,用湿毛巾、冰水、冰袋进行全身降温。如有冰袋,可敷在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搏动处,以迅速降低患者体温。若患者出现抽搐,应避免其发生舌咬伤,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再次,可口服淡盐水、金银花、薄荷等清热解暑饮品。最后,在实施紧急救治措施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将患者转至医院做进一步评估和治疗。03如何通过饮食预防中暑?这份食谱快收藏!西瓜翠衣绿豆汤取绿豆100克、西瓜翠衣150克用来煮水喝西瓜翠衣即西瓜绿皮与红瓤之间的白色部分有清热、利暑、利尿功效同时可治疗暑热上炎、口舌生疮、水肿绿豆也有解暑功效用二者煮水,即可获得清热解暑的西瓜翠衣绿豆汤需要注意的是西瓜翠衣绿豆汤更适合体质偏火热的人群偏寒湿体质者需要再借助几款常见的草药石斛、西洋参、生甘草、荷叶各取2克戳视频,学习具体做法↓蔬菜苦菊、苦瓜具有促进食欲、解暑的作用且钙、镁含量较高小白菜、油菜、豆角、菠菜有助于快速补充电解质水果桃、西瓜、鲜枣、香蕉等钾含量较高能够补充人体随汗液流失的矿物质元素猕猴桃、鲜枣可以补充人体随汗液和尿液排出的水溶性维生素西瓜可以补充水分蔬菜和水果中的矿物质成分进入身体后会成为人体内电解质的组成成分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此外,大量出汗容易使人体流失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因此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每天吃一个鸡蛋,喝一袋牛奶多吃鱼、虾、瘦肉、大豆及豆制品可以有效预防汗后出现低钙血症对预防中暑和热射病有积极作用今日天气今天白天:晴天转多云东南风2-3级最高气温:32~35℃暑期将至,“炙烤”模式开启,“神兽”将出,奔向“玩水天堂”。此时正值溺水频发之际,那么为什么溺水年年防,仍年年有溺亡呢?我们是否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这里帮大家总结了一份宝典,望家长们能及时避免,守卫“神兽”们的生命安全!01误区一:只要会游泳,就不会发生溺水俗话说“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许多人以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据了解,溺水者中也有一部分人会游泳,这些人往往会忽略一些潜在危险,或对自己的水性过于自信。比如:在江河、水库、池塘等野外水域游泳,因不熟悉水域环境,水草缠脚、陷入淤泥,卷入漩涡、腿脚抽筋等现象会让你无计可施。02误区二:溺水只会发生在野外溺水除了会发生在河边、水库、池塘、湖泊等户外,游泳池及家里(脸盆、浴缸、水池、水桶)也是孩子溺水的“隐形杀手”。尤其是年幼的小孩,水上乐园、水坑、小池塘、小溪等都是危险水域,家里的浴盆、浴缸,只要水位没过婴幼儿的高度,都会有潜在的危险。洗澡、玩耍时应时刻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03误区三:溺水者会大声呼喊事实上,溺水发生时不一定能拼命拍水或大喊。人溺水时会变得紧张,肌肉也会僵硬,想喊出来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甚至有的可能是站着不动或低头在水下保持静止,而你可能还以为他在练习憋气。为此,孩子在水中时,家长务必要时刻用心看护。04误区四: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等,可以很好地保护水中的孩子塑料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等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只是一种帮助孩子暂时浮在水面的辅助工具。当水流发生变化时,或者孩子自己没有抓住等,孩子就会发生溺水。常发生的事故是,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等在水的推动下突然翻过孩子的头或是突然漏气了,而引发溺水事件。所以,一定要记住的是,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替代成人的监护。05误区五:手拉手就能救起落水者若同伴突然溺水,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上去拉一把?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搭上了自己和他人的性命!告诫孩子,手臂的力量和一个人的体重相差太大,且手指的力量也十分有限,一旦遇水,手与手之间的摩擦力也会降低,很容易脱开。手拉手结成“人链”后,一旦其中有人体力不支,那么“人链”可能就会断裂,从而导致更多人发生溺水。因此,无论当时多么紧急,我们都要保持清醒认识,及时呼救,请专业人员进行救援。熟记“叫叫抛伸法”第一个“叫”是大声呼救;第二个“叫”是拨打110/120报警;“抛”是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空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伸”是如果有竹竿,将竹竿伸过去,要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位置。转发给你关心的TA~注意防暑降温!· ENJOY ·编辑 | 淝南居士‍ 素材来源 | 央视一套、合肥疾控、合肥气象、庐阳发布、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到: